未来数年内,合肥有望在一些新建楼宇引入国内顶尖的抗震新技术,建成后能达到8度设防目标,比现有的抗震标准更高。记者从合肥市抗震办获悉,目前全市大部分建筑的防震能力都合格,部分老旧房子正进行新一轮抗震鉴定,若达不到标准将进行适时改造。

    据了解,近些年,合肥地区不断组织、开展地震预案的演练,以提高市民的应急避险能力和意识,已基本建立起应急预案体系。拥有先进的救援设备,直升机、高层消防云梯车、登高车、微博通信车等等,以及利用人防工事和公园绿地建成了100多个民防应急避难场所。

    合肥市抗震办的专家表示对于防震绝对不能掉以轻心,因为合肥市位于华中地震区,属郯庐地震带南段。2009年肥东县发生了3.5级地震,今年4月份六安霍山发生地震,合肥局部有震感。所以,建筑的抗震设防达标工作更不能忽视。

    合肥市抗震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合肥地区大部分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达到7度,基本可达到“小震不坏,大震不倒”的要求。

    “合肥的大部分建筑,只要是正规报建的防震水平都能达标。”市抗震办有关负责人说,当然也有部分老旧房子过去能达到相应的防震标准,但时间在变,这个标准也在变,目前正在鼓励产权单位进行新一轮抗震鉴定,若不达标将进行适时的改造升级。

    合肥市抗震办有关负责人表示,地震科技服务要做到“地下搞清楚,地上搞结实”。既要探明地下活断层的分布,在建设规划时避开活断层等危险地段;还有建设工程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能力,新建、扩建、改建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。

    日前,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举办了“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新技术”专题讲座,引来合肥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关注。据悉,此次讲座推广的模块式钢滞变阻尼器,能够与连梁构成新的组合连梁,能够更好地抗御地震,基本可以达到8度地震不倒的设防目标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我国工程抗震减灾专家周福霖院士表示,这种新型的减震隔震技术不仅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、提升工程抗震能力,更能有效减小房屋的层间变形。

    该项新技术在国内个别城市已成功使用,目前在合肥建筑的抗震运用上还是空白,预计两年内会考虑选择在全市一些新建建筑包括住宅楼展开试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