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京报快讯(记者王硕)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,4月12日2时25分浙江省杭州临安市发生4.2级地震,震源深度15千米,震中位于北纬30.08度,东经119.34度。地震发生后,浙江省地震局紧急启动地震应急响应,并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现场。目前,没有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报告。


      据浙江省地震局消息,震中位于临安市河桥镇和潜川镇之间。震中距临安市41公里,地震发生时,杭州市的临安市、淳安县、富阳区、桐庐县、建德市等多地均有震感。

 

      据了解,浙江省是我国少震地区。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,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4次,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。而记者梳理浙江省内近几年的震情发现,浙江省近年来的地震多发生在温州市文成-泰顺交界一带,震级多在2级左右,这一带近年来最大一次为2014年10月25日,震级同为4.2级。

 

      浙江省地震局的省内震情还显示,今年1月以来,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接连发生9次小震,震级在2级左右,其中2月12日、13日接连发生5次,最大一次为2月13日的3.5级地震。

 

 

 

(制图 浙江省地震局 王晓民)

 

浙江在线4月13日讯(浙江在线记者 杨晓政 蒋慎敏) 昨天凌晨,杭州临安地震的消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。钱江晚报官微后台也接到了很多读者粉丝的提问。于是,钱江晚报记者就大家关于的几个地震问题,请教了省地震局专家。

问:是否还会有余震?

省地震局:余震肯定有的。昨天凌晨3点多,又发生了两次余震。其他余震,到现在为止,还没有记录到。一般来说,余震只会越来越弱。对于按照国家规定建造的房屋来说,这样的余震是没有问题的。

问:先是磐安地震,后是临安地震,相距不过一个月,是否意味着杭州一带已经进入地震的活跃期?

省地震局:磐安、临安地震,并不能说明进入地震活跃期。

问:这次地震为何许多人感受如此强烈?是否意味着杭州房屋的抗震性有待加强?

省地震局:临安这次地震是浅源性地震。震源位置距离地面15公里。所以,同样是4.2级,这次地震相对于其他类型地震,震感更加强烈。地震波的衰减速度比较慢,这也是这次地震大家感受比较强烈的原因。另外,震感和人所处房子的地基有多深,扎不扎实,房子高度等等也有很大的关系。这次地震又是发生在凌晨,夜深人静,突然醒来的人感觉也比较明显。杭州按照国家标准建造的建筑,抗震设防等级是七度,也就是说,能够抵御5.5级地震。

问:不是都说浙江无强震吗?这次地震又是怎么回事?

省地震局:浙江无大震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。浙江历史上共发生过12次破坏性地震。虽然浙江地震的强度没有像西部地区那样强,频度也没那么高,但在历史上也发生过破坏性地震,最高震级达到5.5级。

不过,浙江处于地质相对安全地带。浙江没有深大断裂带穿过,也就是许多人常说的“浙江省不处于地震带”上。除此之外,还有区域断裂带,这种断裂带长达200到300公里,浙江省内有几十条。

浙江地震多为浅源地震,据统计,地震的深度每减小10公里,地震的烈度就会增加一度。大家对地震不要过度恐慌,在全国看来,浙江地震的强度和频度,排位都比较靠后。近二十年来,浙江虽然发生上百次地震,都没有造成人员死亡。

问:为啥地震都发生在夜间?

省地震局:每年全球发生地震500多万次,其实并没有晚上比白天多的说法。

问:网友问有手机软件号称可以预测地震,这靠谱吗?

省地震局:主要看信息来源在哪里。

目前来说,地震预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,我们站在地表去观测地下,这个叫间接监测。在业内有一句话“上天有路下地无门”也说明了这个预测的难度。

预测地震为什么很难?因为地震的重复性太低。这个地方这次发生了地震,那也许今后就不会发生,或者是很多年之后才会发生下一次,重复性太低,不方便专家找规律,制约了修正地震预测的模型。还有一个地震本身的机理就很复杂,很难预测。

浙江地震历史:
1949年以来,是全国唯一没有强震过的省份

1949年以来,浙江是全国唯一没有发生过强震的省份。《杭州古代地震史述》有杭州最早的地震记录,大约在西晋:“杭州临平山,晋武帝时(281-289年)岸坠。”南宋《淳祐临安志》也记载“吴郡临平山岸崩”。省地震局张主任介绍,山岸崩可能是描述山体和河岸滑塌。

而杭州历史上烈度最高的地震,则发生在吴越国宝正四年(929年)。

据杭州史书记载,从公元108年到1970年,杭州地区曾发生4到5级的地震9次,3级到4级的地震65次,小于3级的地震12次;

杭州地区自1971年有仪器精确测算后,发生3级以上地震14次。

《民国杭州府志》载,1512年3月25日、5月22日、6月18日、7月20日、8月11日,连续在一年中发生5次地震,均有地声出现,“有声”“轰然有声”。

杭州历史上最强一次地震可能发生在南宋。那次地震使房屋倒塌,已构成危害,属于弱震与强震之间。浙江省地震局的研究员杨毅、姚立珣,也曾有专文探讨那次地震的烈度。据发生房屋倒塌及赈灾情况,他们认为,杭州公元929年发生的地震烈度在5.25级。此后南宋期间杭州也陆续发生过6次4级左右的地震。

想知道更多关于浙江地震的知识,可以看看他的“慧眼看灾害”

所谓“地震黄金12秒”,有误区

后台提问中,不少读者问,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浙江发生地震的知识从何下手?

采访中,记者结识了一个人:浙江省地震局工作人员王晓民,他有个个人公众号叫“慧眼看灾害”,他为这次地震做了不少图示,简洁明了而且易懂。记者拿着这几张图请教了地震局的其他专家,专家对图中信息表示了认可。

1979年出生的王晓明,是浙江省地震局的一位老员工,曾经在监测预报处工作,目前在灾害防御处工作。科普地震与遇险急救知识,正是王晓明本职工作。“慧眼看灾害”这个公众号,便是王晓明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,进行地震科普的方式。

比如地震避险,又比如黄金12秒误区

网上一直流传着地震黄金12秒的说法,是指地震发生以后,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。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,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。

这种说法靠谱吗?

王晓明回答:事实上,这一说法并没有充分的论据支撑,容易误导大众。因为它从避险逃生心理上,把房屋倒塌作为假设结果。事实上,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落实,地震避险逃生科普宣传不再把房屋倒塌作为心理假设的必然选项,地震避险更多是基于防范房屋不倒但是坠落物砸伤人的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