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7年的11月8日,西藏藏北无人区玛尼发生7.5级地震,这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陆内部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。但由于震中处于人烟稀少的无人区,所以未造成较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。


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年,中国地震局4名青年地震专家,组成西藏玛尼地震考察小组勇闯无人区,克服了高寒缺氧、陷车、迷路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,胜利地完成了科考任务,取得了宝贵的地震资料。

科考表明,玛尼地震地表破裂带位于玛尔盖茶卡湖北缘的地震断裂带上。这条总体上近于直立的断裂带是玛尼地震的发震断层,沿北东东向分布,全长120公里,由一系列左旋剪切断层、地裂缝、鼓包等斜列而成。该成果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地震动力学研究,以及我国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

藏北高原无人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,夹在昆仑山、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之间,东西长1200公里,南北宽700公里,是迄今地球上尚存的极少数几块自然生态保持完好的大陆之一。

也正是因为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,在地震发生19年后的今天,我们依然能够查找到当年的破裂带的踪迹,以及完好保存的地震灾害现场。

然而,在山东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省份,虽然没有保护地震遗迹的优越的自然条件,但也有很多被保护起来的地震遗迹。


山东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


山东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,位于郯城高峰头镇麦坡村,包括断层陡坎、断头沟等构造地貌和古地震的痕迹,是一处宝贵的自然遗产。

1668年7月25日(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),就在郯庐断裂带中段的山东郯城发生了8.5级大地震。地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,是我国东部的一次特大地震事件,也是我国东部有记载以来的最大地震。

麦坡遗址,正是这次大地震留下的,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地貌自然记录。遗址断层位于马陵山西坡,出露的部分南北长约2600米,东西宽约160米。断裂东侧(上盘)紫褐色砂页岩逆冲到(下盘)红色粉砂岩之上。远远望去,一边是浅色的粉砂岩,一边是深色的砂页岩,并排挨着。本来这两类岩层应该是上下层叠的,现在并肩而立,是大地震后断层错动、使得上下关系颠倒形成的。上覆的浅色地层是新生代的土层,属于新生代第四纪(距今约200万年),而深色的是中生代的地层,形成于中生代的白垩纪(距今约7000—14000万年),两者相差的年代超过亿年。现在两种相差亿年的土与石连在一起了,土石的颜色完全不同,站在那里,如果从中间线上跨过去,就有“一步跨亿年”之说。

麦坡地震遗址,不同颜色的两边,分别属于不同的地质年代,相差亿年以上

麦坡这里的地震断裂带在2006年8月被中国地震局命名为“国家级典型地震活断层遗址”,中科院院士丁国瑜教授题写了标志碑。


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


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,现在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,也是一处和郯城大地震有关系的地震遗址区。

熊耳山,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境内,现在这里已经开辟为“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”。熊耳山地质公园的一个突出特点,是存有大量的地震遗迹。

熊耳山受到1668年郯城大地震的影响,遗迹很多,被认定为地震遗址

山坡上,到处可见崩塌滚落的巨石,巨石有的高达几丈。这些石块,或楔入土里,或互相搭摆着,呈现出从山上滚落的自然状态。在山脚的一个地方,有一个被滚下来巨石压在下面的碾盘。这说明三百多年前这山上是有村子的。山上一些陡立的峭壁岩石,由于突发地震的作用被劈开,又没有掉落,形成石缝,伫立山顶,形成独特的景观。有的石块掉落时,卡在峭壁石缝之间。更为奇特的是,在山顶附近由于地震作用形成了狭长的裂谷,还能看出裂缝两侧的山岩是可以相对应的,一边凹的,另一边就凸出,像是突然裂开。

地震造成的滚石

山体裂开

震裂为谷

滚落的巨石沿节理裂开,像刀劈一样

 

来源:公众号《鲁震快讯》